野生动植物怎么调查(野生动植物怎么调查的)
如何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进行监测? 开展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一、制定和调整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二、制定野生动植物猎捕、采集、经营利用、进出口的年度限额,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指导规划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猎期、禁伐区,实施重点物种的保护拯救工程; 四、及时发现,并消除建设项目、环境变化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利影响; 五、为开展引种驯化,改良花卉、果树、作物和畜牧品种等活动提供服务,等等。 4.2资源调查与监测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为制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展方案、制定和调整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普查方案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 4.3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 4.3.1调查与监测对象: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最好可以覆盖所有的物种,这样可以全面反映生态系统各物种的生存状况,但是受资金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当前只能抓重点,先急后缓。 根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相关技术规程,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的主要对象是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重点考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其他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环境指示种和生态关键种。 野生植物调查与监测的主要对象是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重点考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当前过度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 4.3.2资源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包括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状况、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以及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驯养繁殖(栽培)、开发利用、贸易状况等。 4.3.3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 调查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方法有很多,如路线法、空间分布样方法、哄赶与围赶法、动物痕迹调查法、标志流放法、鸟类环志、航空统计法等。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和《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如下: 一、野生动物调查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 常规调查主要采用机械布线,系统抽样,需要重点把握的技术和工作要点包括:副总体的分离(即如何将景观类型及野生动物分布相同的区域归纳并分离作为一个副总体进行布线、抽样)、不同副总体抽样强度的科学确定、样带面积的合理确定、调查季节和时间安排、调查工具选择、人员培训和后勤保障等; 专项调查主要针对一些无法采用常规调查方法或者特别重要的物种如华南虎、麝等而开展,专项调查往往需要发挥专家、老猎人和当地群众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调查方案。 二、野生植物调查主要采用样方法和核实法。 样方法需要重点把握的技术要点是准确勾绘并测算出在某一调查区域目标物种所分布的群落的面积,同时根据乔木、灌木和草本科学确定样方大小,并在外业操作中合理、科学确定样方位置,这是准确推算目标物种总数量的保障。 核实法往往需要发挥专家、基层林业工作者和当地群众的作用,收集掌握信息后,到实地核实。 4.4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组织 由主管部门组织的资源调查与监测活动和大中专、科研院校进行的课题调查是目前获取资源资料的主渠道。近些年,一些自愿者,如观鸟组织发展迅猛,可以借助其力量,获取一些重要的物种分布、活动信息。但是,从防止发生盗猎(盗采),保护资源,并避免信息发布错误的角度出发,主管部门应当统一规范资源信息的对外发布,并注意相关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野生动物管理学》(马建章、贾竞波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保护生物学概论》(Richard B.Primack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野生动植物的管理》(罗伯特.乔著,上海三联书店) 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关爱地球野生资源》(尤金.拉波因特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6、《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制定) 7、《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制定) 高原野生动物如何调查?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种群大。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形成较大威胁,生物多样性出现退化,野生动物减少、草地持续退化、湿地丧失。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同当地的保护组织和政府部门合作,制定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计划,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活动。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新疆阿尔金山藏羚羊调查与监测项目。 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他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羊,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该项目的目标是全面调查和监测阿尔金山藏羚羊的种群和栖息地现状,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阿尔金山藏羚羊种群提供科学数据,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当地社区居民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更为了解,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以及迪斯尼乐园、哥伦布动物园和匹兹堡动物园的援助下,对新疆阿尔金山藏羚羊种群长期的监测和保护行动于2004年正式启动。2004年,该项目对藏羚羊的受威胁情况以及由于建设现代交通系统、非法偷猎、采矿,以及牧民搭建栅栏等行为对迁徙路线的影响进行评估。2005年冬季,为了更好地了解藏羚羊在交配季节的求偶和统治行为,该项目在阿尔金山藏羚羊发情区进行了一次考察。2006年夏季,该项目在阿尔金山南部的产犊区调查了雌性藏羚羊的受威胁情况。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类型有哪些?答:(1)事前调查 即基本资料搜集、调查,再拟定现场调查计画包括调查地区选定、调查技术选定,经现场调查后,再办理调查成果评估、今后保育课题探讨,最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撰写报告。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提出普遍为研究人员所采用及接受的研究方法,调查人员依据事前调查现地勘查成果及对象河川历史资料研选适合调查对象之调查研究方法或建议。 (2) 生态调查样区与频度 调查样区为调查样站范围内,不同调查项目所需布设之实际调查地点。各生物调查项目应选择适合该物种生息之栖地环境作为调查样区,故各生物调查项目之样区可能不同。 现地调查期间至少涵盖四季(一年)。调查频度是依据所调查生物生长周期及对象河川特性,作合适的建议。 (3)水域生物调查避免于降雨洪流后实施,订定调查频度需考量因素如下: 1. 鱼类、虾蟹类:一年调查期间以四次为原则。调查时间应把握生物产卵期、回游期、活动期。 2. 水栖昆虫、螺贝类、环节动物:一年调查期间以四次为原则。水栖昆虫调查时间应把握幼虫时期及羽化时期,调查时间应选择流况安定时。螺贝类、环节动物并入水栖昆虫调查。 3. 藻类:一年调查期间以四次为原则。藻类又分为浮游性及附着性的藻类,河川上游之浮游性性藻类较无重要性,其调查必要性视个案斟酌。 (四)陆域生物调查避免于降雨时或气候骤变时实施,订定调查频度需考量因素如下: 1. 鸟类:一年调查期间以二次为原则。调查时间应把握繁殖季与非繁殖季各调查一次,在侯鸟众多地区应把握其迁徙期。 2. 两生类、爬虫类:一年调查期间以三次至四次为原则。调查时间应把握繁殖期,避免冬眠期调查。 3.哺乳类:一年调查期间以四次为原则。 4.陆上昆虫类:一年调查期间以四次为原则。 (五) 生态环境调查成果报告 调查成果整理出调查发现物种统计表、保育类物种统计表、各类物种组成统计表、各类物种数量一览表、各类物种出现环境一览表、鱼类于各区间出现状况一览表等。现地调查所摄录之生物影像或环境影像,整理列入成果报告。 依前述之作业规范与内容,本项调查与成果汇整工作将包含生物、生态、地理等专业人员进行,由10年以上环境评估调查与河川生态调查经验的人员主持工作进行。 野生动植物的调查方法外业:野外踏查、填写表格(包括纲、目、科、属、种和该植物在当地分布的覆盖率;当地经纬度,当地的降雨量、无霜期,还要填写植物的高度、地径、胸径,生长地的土壤厚度、酸碱度)也就是这些了。 内业:分类统计,转抄、归档。 高中生开展爱护野生动物调查活动方案书高中生开展爱护野生动物调查活动方案书 体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课题题目 濒危动物 组别 高二(9)班 指导教师 赵温强 组长 耿仁杰 课题组成员 耿仁杰 张冬雨 张贺飞 张秋慧 郝璐 孔晓艺 开题 内容: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中对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类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成为濒危动物。如何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日益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 目的与意义: 了解目前生物濒临灭绝的状况, 唤醒人们对濒危物种的重视。 任务分工: 论文撰写: 郝璐 设计调查问卷:孔晓艺 发放调查问卷:张秋慧 访 谈:张贺飞 资料查询:张冬雨 交流展示发言人:耿仁杰 活动计划: 9月10日-9月15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19日-9月30日:拟订实施方案 10月4日-10月5日:人员分工 10月5日:开题:开展研究课题 11月6日:实地调查濒危动物情况 11月12日:调查问卷 11月9-20日:搜集资料 12月:调查汇总讨论:提建议、方法论证、结题报告撰写、做好进一步分工 1月份:结题、交流展示 方 法: 1:对校内学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师询问采访,向校外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并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可开展网络问卷)。 2: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3:将网络书籍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加以分析整理。 4:根据整理内容设立相关报告。 5:修改、整理报告与论文 可行性:分工明确,组员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关事务,将报告完成。 预期的成果: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动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一个接一个,一种接一种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链而互相依存。有人问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人类还能支撑多久?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 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频临灭绝的动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 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那么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濒危呢? 一、物种自身的原因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 如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竹为食,一旦失去其现有栖息地或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无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现生存危机。 ; 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 如朱huan ,现存数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再加上处于人类的半饲养状态,个别适应于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会逐步丢失,进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导致其绝灭。; 二、栖息地破坏与丧失; 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 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兽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既占据了野生动物固有的家园,又将野生动物人为地分割成许多孤岛状的小种群,使得它们的生存繁衍遭到极大的影响。 ; 围湖造田和占用滩涂是导致水禽、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濒危的主要原因。湿地、湖泊以及沿海滩涂被大量开发成工农业用地后,使依赖于此的动物丧失了栖息地、繁殖地而濒于灭绝。 如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野生种群快要绝迹了,有关部门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个体实施再引进工程,但苦于无地而不得不坐等扬子鳄野生种群灭绝。; 四、环境污染 本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三、乱捕滥猎 乱捕滥猎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龟鳖类、蛇类、鹰隼类、藏羚羊、观赏鸟类和蛙类是目前猎捕最为严重的几类动物。 龟鳖肉、蛇肉和田鸡腿的美味、野鸟的动听歌声和艳丽身姿、猎隼活体和藏羚羊绒的国际黑市等,均招徕了上述动物的捕杀之祸,致使其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 四、环境污染 本世纪以来,由于农药、鼠药、化肥、煤炭、石油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野生动物健康受到损害,繁殖力日渐低下,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态位较高的野生动物因为食物链的关系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连。; 五、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罕见的洪灾,使许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丘陵地区的野生动物蒙受了灭顶之灾。;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题报告: 濒危动物是一项珍贵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发展对外关系、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维护生态平衡 每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通过食物链的关系,物种之间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牵制的作用。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由于无节制地猎捕蛇类,致使蛇类资源枯竭,导致森林、草原和农田鼠害在局部地区猖獗。又如,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猎捕活体用作宠物贸易,致使食虫鸟类数量急剧减少,导致松毛虫、蝗虫等森林和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鼠害和病虫害给农林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生态失衡的代价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二、保证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濒危动物是科学研究的试验材料,在动物学、进化学、生态学、遗传学、现代医学、仿生学等学科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我国驯养繁殖的数万只食蟹猴和猕猴,绝大多数都被用作实验动物或用来生产抗病防病的疫苗。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动物园以及博物馆收藏、陈列或展出濒危动物的标本,对科研教学、宣传教育、执法活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绝大多数濒危动物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 (一)药用价值。我国的传统医学就是在研究和利用野生动植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虎骨、豹骨、犀牛角、麝香、穿山甲片、赛加羚羊角、熊胆粉、海龟壳、蛤蚧、眼镜蛇毒、蟾酥等,是中医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1993年,为配合国际社会保护虎和犀牛的努力,我国政府禁止了对犀牛角和虎骨的贸易,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直接经济损失达23亿元。; (二)食用和衣用价值。我们的祖先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就是依靠采集或猎捕野生动植物来维持生计的。即使到了20世纪的今天,许多动物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或衣用原料。如鹿肉、黄羊肉、紫貂皮、黄鼬皮、豹猫皮、水獭皮、藏羚羊绒、燕窝、飞龙、鳄鱼肉、鳄鱼皮、鸵肉、蛇干、蛇皮、蛇粉等。单就蛇类而言,1997年我国利用各类活蛇约9000吨,价值就达4亿元以上。 (三)观赏价值。濒危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动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招揽游客的王牌,是马戏团表演的主角,也是部分家庭养殖观赏或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主要对象。赴国外展出和合作研究一对大熊猫,每年至少可为国家筹集到800万元大熊猫保护基金。另外,象牙、河马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以及孔雀、鸵鸟羽毛、蝴蝶、盘羊头骨制成的装饰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四)外交价值。我国特产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huan等,既是世界级濒危动物,也是各国人民极为喜爱和渴望参观的珍稀动物。对外赠送或赴外展出这些动物,对提高中国知名度、发展国家间政经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间友谊、宣传我国濒危动物保护管理成就、开展濒危动物合作研究、筹集濒危动物保护经费等,可以发挥奇特的作用。 (五)娱乐狩猎价值。1998年我国批准对外狩猎了3只羚牛、23只盘羊、61只猎隼、4只白唇鹿、57只岩羊、32只藏原羚、2只北山羊、1只水鹿,共为国家筹集到濒危动物保护管理经费1170万元,还调动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保护濒危动物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当地的扶贫济困问题。 (六)潜在的开发价值。物种的价值,人类目前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其极小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物种的.潜在价值将会逐渐被发现和认识。但是如果物种在被人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就谈不上开发利用这些价值了。无疑,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极大的遗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保护濒危动物,而且还要发展濒危动物资源,最终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保护濒危动物是为了永续利用濒危动物。 小组 成员 体会 郝璐:本次研究性学习,虽然比较仓促,准备并不充分,但由于全员同心协力,尤其是其中一位同学不辞辛苦为大家找资料,这次活动才得以顺利完成。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对团结就是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孔晓艺:动物与我们一起在地球上生活了这么多年,他们在地球上都担当者重要的位置,维持着自然界微妙的平衡。人类的肆意改造地球,已严重威胁到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人类如此妄为无异于自掘坟墓,保护濒危动物,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事。 张秋慧: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正趋于不协调。要知道,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和自然界是整体。如果生态平衡被破坏,那么,人类最终会毁掉自己。所以我们要拯救那些濒危的动物,爱护身边的动物,爱他们就是爱自己。 耿仁杰: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张冬雨: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又加深对濒危动物得了解。在这次学习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动物与我们是一样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各尽所职,共同维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张贺飞: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给我门带来的好处不是单方面的。今天的社会最忌讳的就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如今已不是上个世纪那个单凭技术就能吃饱饭的时代,社会要求我们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我想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受益终身,他让我知道了自身的缺点,使我意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指导教师评价意见 在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锻炼了实践组织能力,不仅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也对动物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次调查让自己有爱护动物的意识行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进而热爱保护我们的地球。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实践能力,强化了环保意识 学分认定 耿仁杰 3 指导教师签字 张冬雨 3 张贺飞 3 孔晓艺 3 郝璐 3 张秋慧 3 |